返回顶部
分享到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历史 2024-6-12 15:47 765人浏览 0人回复
摘要

历史并不枯燥,打开方式很紧张。1904年,身为通房丫环的李氏已经站着奉养丈夫和正妻用饭33年了。数十年如一日,她几乎已经麻痹了。这天,李氏正在给正妻添饭,忽然管家跑进来大喊了一句话,她手里一滑,碗掉在地上摔

历史并不枯燥,打开方式很紧张。

1904年,身为通房丫环的李氏已经站着奉养丈夫和正妻用饭33年了。数十年如一日,她几乎已经麻痹了。这天,李氏正在给正妻添饭,忽然管家跑进来大喊了一句话,她手里一滑,碗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。正妻一看,正要开口谴责,丈夫却仰天大笑,对着李氏说:“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......”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1871年,也就是同治十年,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。在高额的赋税和比年的灾情下,李氏家早已揭不开锅,父母一探究,决定将她卖给大户人产业丫环(在当时,这是很平常的事,给别人当丫环总比饿死强)。

这年,58岁的封疆大吏谭钟麟被派往外地任职,老婆抱恙在身,未便陪伴,就想着花笔钱替丈夫买个通房丫环,奉养饮食起居。于是,正值花季的李氏便进了谭府。

谭钟麟是湖南人,曾任两广总督、吏部尚书,可谓家大业大。李氏出身贫寒,没有读过书,更没有什么见地,她每天的工作除了奉养丈夫和正妻之外,还要做很多的杂活、累活,吃尽了苦头。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清朝丫环

谭家屋里的规矩可不是一样平常得多,就比如用饭的时间,除了丈夫和正妻,以及少爷、小姐们能坐着吃,小老婆(妾室)是不能入坐的,全都在边儿上站着吃。李氏只是个通房丫环,她连站着吃的资格都没有,只能站在旁边为众妻妾添汤加饭,这一站着奉养就是整整33年。

1879年,李氏呕吐不止,捧高踩低的下人们打趣说:“岂非铁树开了花?九年都没动静,如今怀上了?”是的,李氏终于有了身孕,她躲在角落里,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子,微微笑了。

想想这些年自己遭遇的酸楚和白眼,可能会因为这个孩子而改变,李氏居然有一些欣慰,她赶紧将这个喜信告诉了谭钟麟。然而丈夫的不冷不热就像当头泼了她一盆凉水,李氏立刻压抑住自己眼里的兴奋,低下了头。她哪里知道,多一个孩子对谭钟麟来说,早已不是什么欣喜之事,他妻妾成群,孩子天然也不少。

李氏再不敢造次,她一边自己将息着身体,一边依然干着繁重的活儿。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正在奉养主子的丫环

1880年1月25日深夜,李氏被阵痛折磨得惨叫连连,稳婆发急地说是难产,叫人赶快去告诉老爷。被喊醒的谭钟麟听到女人的嘶吼声,骂道:“吵死了!”便倒头又睡下了。

一个通房丫环而已,谭钟麟以为没那么紧张。这一睡下,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。梦里,他的老友何文安(晚清名臣)衣冠来拜,并说这次来了就不走了。酣睡中的谭钟麟忽然惊醒,他推测着自己为何会做这样的梦?因为老友何文安早已去世。这时,房外传来婴儿响亮的啼哭声,他好像记起一个丫环正在生孩子,于是立马穿衣下床,直奔李氏的产房而去。

此时,李氏拼尽全力生下了一个男婴,自己昏睡了已往。稳婆把孩子轻轻递给谭钟麟,谭钟麟一看开怀大笑,这孩子面若桃花,高视睨步,怎么看都是可塑之材。他想了想,立马给儿子取名叫“谭延闿”,字“祖安”,与“何文安”同用一字。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谭钟麟

都说湘人家风严谨,讲尊卑,论上下。谭钟麟虽然偏幸李氏生的儿子,但是对于出身低微的她来说,在谭家依然没有地位,只是母凭子贵得了个妾室的名号罢了,苦役杂活依然得干。

自从有了儿子,李氏在谭家更加任劳任怨,接下来的几年,她又为谭钟麟生下了两个儿子。

随着谭延闿逐步长大,他不明白为什么用饭的时间母亲总是站着奉养人,他试着去拉母亲坐下,母亲说什么也不肯,然后父亲谭钟麟“叭”地放下筷子,自己便不敢再拉,母亲也犯了罪似地低下了头。

接着,谭延闿开始对谭家大院里的人和事充满了疑惑,每当他去杂事房找母亲的时间,那些下人都会笑着叫他“小老三”(母亲是小老婆的原因),他虽不知道什么意思,但从母亲的心情便能读出那些人的笑是不怀美意的。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古时富贵人家用饭,丫环必须站着奉养

李氏性子暖和,不争不抢,面对这样的田地她往往都会带着儿子离开众人,然后教导儿子好好读书,只有未来有出息了才能掩护自己。而这时,谭延闿总会斩钉截铁地说:“我一定会好好读书,未来有本领了掩护母亲。”

日子一天天已往,谭延闿也长大了。李氏终于获准了回家探亲的机会,她准备悄悄带着儿子去,也让他认认娘家母舅。出门时,李氏战战兢兢拉着谭延闿走侧门,谭延闿竟激动地说:“有大门不走,为何要走那局促低矮的侧门?”母子俩扭捏着出了门后,李氏便把谭家的规矩说与儿子听:“不是娘不想走正门,是我的身份没有资格走呀。”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古时大户人家孩子读书的画面

回到娘家,李氏哭得伤心,这是她被卖入谭家后第一次与亲人相聚。看着母舅家的条件,谭延闿非常震惊,他做梦都不曾想到,凡间还有如此贫苦的人。归去之后,他对李氏说:“娘,你等着,我一定勤奋读书,未来不光让您坐着用饭,还让您从正门收支。”

儿子的话无疑让李氏倍感欣慰,可这严苛的礼数岂能说改就改,她一边教育儿子勤奋读书,一边仍旧冷静无闻地做着丫环该做的事。

1902年,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本省乡试放榜,谭延闿高中第99名举人。从此,谭钟麟对这个儿子更加器重。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青年谭延闿

在义和团叛逆和八国联军入侵的双重打击下,清朝的贡院考场毁于一旦。由于人才的匮乏,他们还是决定举行甲辰科会试,将考试地址定在了开封。

谭延闿参加了这次会试,他按题目要求纵古论今,条分缕析,让阅卷的考官们耳目一新,纷纷给了他高分,放榜公示竟得了第一名会员,这在当时的湖南已经200多年没此殊荣了。

一时间锣鼓喧天,谭府管家第一个得到了消息,他兴奋地冲向后院,一边跑一边高喊着“少爷中了”。待跑到正厅,谭钟麟正在与正妻用餐,边上奉养的依然是李氏,她已经这样站着奉养人33年了。

管家来不及喘口吻,憋足力气禀告道:“老爷,祖安少爷高中了,是第一名会员。”这时,李氏正准备给正妻的碗里填饭,她猛闻声管家的话,手里一滑,“啪”的一声,碗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。正妻一看,立马来了火气,正要开口教训,只见谭钟麟仰头大笑,和睦地对李氏说:“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。”

谭钟麟忽然放宽了宗法仪范的尺度,显然,这是“母凭子贵”了。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中年谭延闿

风光返家的谭延闿来到大厅,桌上早已为他备好了丰盛的家宴,他惊奇地发现母亲坐上了桌,这一顿饭,他吃得无比舒心。他知道,这是自己积极读书的结果,他暗暗发誓,自己还要更加积极,让母亲大公至正地收支大门。

上任做官,谭延闿还是第一次。走时,母亲李氏叮嘱万分:“儿啊,做官不徒求虚名,要做一个有用的人。”可以看出,李氏虽然没有文化,但她一定是个眼光远大、心胸豪迈的女人。

没想到谭延闿才走了一年,谭钟麟就去世了。而为官一年的切身体验,已经让谭延闿厌倦了清朝官场,他没有体味到清政耿介的快意人生,反而目睹了清王朝的昏庸无能,于是干脆以替父守孝报了丁忧,连夜南归。

从此,谭延闿便以“丁忧守制”的名义,留在了长沙。他一边用自己的方式孝顺着母亲,一边将精神投入到新式教育中......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宣传新式教育的谭延闿

大清灭亡后,谭延闿任湖南督军,追随孙中山,不仅是宋美龄的干兄,还是陈诚的岳父,他的人生下半场可谓是熠熠生辉。

谭延闿的一生,离不开母亲李氏的教导,他也不绝秉承掩护母亲的孝道,在母亲去世后,不惜与族人翻脸,打破陈规,拼命争得从正门出殡的权利,让母亲风风光光入土为安。

1916年,李氏生了一场大病,不幸在上海病逝。谭延闿痛不欲生,想着母亲生前不绝思念家乡,便决订婚身扶灵回长沙安葬。

可是,老生长谈的问题又出来挡道了。

博得功名的谭延闿是李氏的大儿子,他以为李氏下葬那天,就应该从谭家大门抬出。可是谭氏族人却拉成了人墙,说什么也不让走正门,意思是作为一个通房丫环出生的妾室就只能从侧门出殡。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谭延闿气坏了,他大吼道:“你们岂非不知这旧礼俗规害苦了多少人?”说着便命抬棺出门,没想到族人们竟一拥而上挡住了去路。

谭延闿自认自己传授新式教育数年,而自己的族人却还在延续着陈旧礼念,这就是个天大的笑话。他索性跳上母亲的棺盖,俯卧在上面,高声下令道:“我谭延闿已死,抬我出殡!”

如此这般,母亲最终从谭家正门抬了出去,风光下葬,入土为安。

都知道,出生在清朝贫苦人家的女孩,没有资本,没有地位,更没有话语权,她们被无视,被蹂躏,更被伤害,唯一改变命运的希望便是拜托于孩子——母凭子贵。

通房丫环不绝站立奉养夫家,33年后丈夫大笑:你快坐下,一起用饭

可见李氏是幸运的,而更多的旧社会妇女都生如草芥,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。

请记取,每一个冷静扎根向上生长的日子,你都要有超乎统统的坚固和勇气。当你充足强盛,全天下的恶意都会为你让路。


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即删

本文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!

最新问答
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,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,软文发稿平台,广告交易平台,媒体投放平台,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。尽一网在手,晓其所有!人人都是传媒者!。
  • 官方手机版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客户端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