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天子后宫中,绝大部门妃子都是通过选秀选出来的,其选秀制度是:满族八旗子弟家中年满13岁,不及16岁的女子必须参加。而到了汉族女子这里,参加选秀的门槛就高了很多。要想进宫参加选秀,首先要成为八旗,家中要
清朝天子后宫中,绝大部门妃子都是通过选秀选出来的,其选秀制度是:满族八旗子弟家中年满13岁,不及16岁的女子必须参加。 而到了汉族女子这里,参加选秀的门槛就高了很多。 要想进宫参加选秀,首先要成为八旗,家中要有人功勋卓著。 虽然有这样的选秀规定,但纵观清朝各代天子的嫔妃,也不乏身份低微者,雍正朝谦妃刘氏就是其中之一。 一、管领之女,选秀入宫谦妃为康熙五十三年(1714年)生人,是管领刘满的女儿。 在清朝,管领只是王府官员的一种,相当于王府内里管事的人。 由此可见,刘氏的身世算不上贵族,只能说比普通的汉族百姓要好一些而已。 雍正年间,内务府照例开始选秀。 在没有家世配景资助的环境下,刘氏在一众秀女中脱颖而出,被选中留在宫中。 雍正七年(1729年),十五岁的刘氏第一次侍寝,侍寝之后,刘氏被封为允许。 二、性情温和,淑慎贤媛不难想象的是,刘氏作为一个汉人管领的女儿,在满族贵族众多的清朝后宫里根本没有什么立足之地。 刘氏要想在偌大的后宫生存下去,只能靠着自己,一步一步来。 虽然刘氏没有眷属父兄的资助,但也并不会是一无可取。 从刘氏谦妃留下来的画像上来看,刘氏面如珠玉,眉若细柳,体态轻盈,身上有明显的汉族人特点。 更况且,当时的刘氏只有15岁,而雍正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了。 这样的年岁差距,也让刘氏在博得雍正的喜欢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 众所周知,雍正是清朝天子当中出了名的“工作狂”。 为了批改大臣呈递上来的奏章,雍正一天只睡五个小时,一年中,也只在冬至、除夕和自己的生日这样的大日子才休息。 这样非凡人能忍受的工作强度,导致雍正对后宫之事并不放在心上,因而忽略了后宫众多嫔妃。 长此以往,后宫妃嫔也心生怨气,想尽办法要夺得圣宠。 但费经心思争夺圣宠的嫔妃不光没能够夺得圣宠,反而还遭到了天子的厌弃。 这统统,都被刘氏看在眼里。 刘氏当时虽然只有十几岁,但是却很明白这样的原理。 尤其是在见过一些嫔妃因为争宠而遭到皇上厌弃之后,刘氏更加小心翼翼,安分守己。 在刘氏刚入宫的那段时间里,她不停很安分守己,不外分张扬。 就算自己没有被雍正留意到,刘氏也不争宠。 厥后,刘氏徐徐吸引到了雍正的关注,她安分守己、审慎谦柔的性格很得雍正的欢心。 根据张尔田的《清列朝后妃传稿上》记录,雍正曾经赞赏刘氏的性格是:“秉性柔嘉,禔躬敬慎。” 雍正八年正月(1730年),刘氏被晋位分为常在。 两个月过后,刘氏又一次晋升,被封爵为贵人。 如此快的晋升速率,足以见得雍正对刘氏的喜欢。 三、爬上龙床,生下皇子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刘氏诞下六皇子,雍正取名为弘瞻。 汗青上,雍正是一个十足的“工作狂人”,每天工作到凌晨。 因此,雍正的子嗣在历代清朝天子当中并不算多,其中另有不少孩子都在几岁的时间不幸夭亡。 因此,刘氏生下的皇子弘瞻,给晚年的雍正带来了极大的安慰。 56岁的雍正晚年得子,对小儿子弘瞻十分喜欢。 所谓爱屋及乌,这份喜欢也蔓延到了刘氏的身上。 刘氏在生下六皇子弘瞻后的第二天,就被封爵为嫔,并赐封号“谦”。 “谦”字不光是雍正对刘氏的性格的概括,也是在提示刘氏不要因为圣宠而恃宠而骄。 两年之后,雍正十三年(1935年),雍正帝驾崩。而此时的刘氏才刚刚22岁。 乾隆登基之后,思量到谦嫔是有皇子的前朝嫔妃,身份要更加高贵,不应该只在嫔位。 于是乾隆下谕:“谦嫔诞生圆明园阿哥,今应封妃。” 在后宫中熬了约莫二十二年的时光后,刘氏终于从一个小小的允许走上妃位。 这期间的艰辛苦楚,只有她自己知道。 四、晚年时光,安稳平静雍正的子嗣少,以是乾隆在继续大统之后的压力要小很多。 谦妃虽然育有六皇子弘瞻,但是,弘瞻当时还不满三岁,年岁太小对乾隆的皇位无法构成威胁。 而谦妃只是一个汉人管领的女儿,没有能够对乾隆构成威胁的家庭。 在这样的条件下,乾隆对弘瞻和谦妃都很好,尤其是对弘瞻更是十分关爱。 根据史料记载,乾隆对年幼的弟弟喜欢有加。 他不光请来著名诗人沈德潜来当自己弟弟的老师,还对他委以重任。 弘瞻刚满18岁的时间,乾隆就让他管理五英殿、圆明园、八旗护军营、御书处等皇家紧张机构。 两年之后,年过二十的弘瞻就已经开始管理造办处,处理有关皇家御品的各项事宜。 乾隆对弘瞻更像是父亲对儿子一样,不光关爱有加,更担心弟弟的成长。 尽管如此,乾隆还是对弘瞻心存警备。 乾隆三年(1738年),乾隆联合庄亲王演了一出戏。 庄亲王允禄上奏,称果亲王允礼膝下无子,担心果亲王不停无后而终。 乾隆听后,就将六皇子弘瞻过继给果亲王为嗣。 这样一来,弘瞻就彻底与皇位无缘,再也没有继续皇位的大概。 对于谦妃,乾隆则不停尊重有加,他给了她优渥的生存,让她安度余生。 就算厥后弘瞻因为敛财无度而犯错的时间,乾隆也未曾因为弘瞻犯错而迁怒于谦妃。 谦妃的晚年生存平庸,没什么波涛,唯有儿子弘瞻让她不能安心。 大概是因为从小就备受宠爱的缘故原由,弘瞻并没有养成恭谦有礼的性格,反而十分贪财。 乾隆即位之后,不停是按照“亲王双俸”的规格给弘瞻发放俸禄。 与此同时,弘瞻所管理的事件大多有关采买造办,而他也常常借职务之便,大捞油水。 因此,果郡王即便在各位亲王当中,家境也较为殷实。 但是尽管是这样,弘瞻依然没能得到满意。 他越来越变本加厉,仗着天子御弟的身份,干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变。 “开设煤窑,强占民产”等行为,让他在民间的名声很不好。 除了在民间和官场上贪污腐败之外,弘瞻甚至把贪心的手伸向了自己的母亲。 弘瞻不光不侍奉母亲,反而常常向谦妃索要财帛,甚至还在母妃五十大寿的紧张日子里,以“不与高宗斗富”为由,不送礼物也不探望。 刘氏原来可以不理会这些无理的要求的,但是出于对儿子的爱,刘氏往往倾尽全部,只为对儿子有求必应。 弘瞻的轻浮与贪心,最终葬送了他自己的官场之路和人生道路。 乾隆在对弘瞻宽容多次之后,终于忍无可忍,决定好好教导一下这个弟弟。 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,弘瞻与弘昼一起进宫给皇太后致意,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。 大概是因为通常里没规矩惯了,弘瞻与弘昼二人并没有发现,他们跪坐的地方正好是天子通常跪坐之地。 乾隆当即斥责他们二人“仪节僭妄”,弘瞻与弘昼二人因此受到严厉处罚。 果郡王弘瞻被降为贝勒,罢免官职。 令乾隆没想到的是,弘瞻被革官在家之后,不停郁郁寡欢,一病不起。 乾隆知道这件事变之后,想起了往日的兄弟情深,前去探望病中的弟弟。 虽然厥后乾隆恢复了弘瞻的郡王封爵,但弘瞻的病仍然没有什么好的起色。 乾隆三十年(1765年),弘瞻去世,那一年他才33岁。 弘瞻的死对于刘氏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,弘瞻去世之后,刘氏以泪洗面,抑郁寡欢。 乾隆三十二年(1767年),谦妃去世,享年54岁。 谦妃死后,乾隆为她停朝3天,以表哀悼之情。 纵观谦妃刘氏的一生,很像是封建期间女性悲剧的一个缩影。 如果从众多清朝汉妃的结局来看,谦妃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荣幸的。 年轻时她备受宠爱,丧夫后也受到尊重,就连去世都享有别人难以享到的哀荣。 可是谦妃的一生都在身不由己,岂论是进宫也好,诞下皇子也罢,她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。 一旦踏进了宫门,刘氏的一生就永久地锁在了红墙之后。 几十年的深宫日子,最后只化为史书上的只字片语,寥寥数笔就能一带而过。 至于这其中的酸楚苦楚、嬉笑怒骂,也只不外是往事随风,无人追忆了。 |
2022-08-07
2022-08-02
2022-08-02
2022-08-01
2022-08-06
评论